一、国家标准(GB/T 1354-2018)等级标准
1. 普通大米等级
等级划分:分为一级、二级、三级(原GB1354-2009版本为四级,2018版简化为三级)。
核心指标:
加工精度(留皮程度):
一级:加工最精细,背沟无皮,粒面留皮≤5%(籼米)或≤8%(粳米)。
二级:背沟无皮,粒面留皮≤8%(籼米)或≤10%(粳米)。
三级:背沟留皮≤5%,粒面留皮≤15%(籼米)或≤20%(粳米)。
碎米含量:
一级:≤10%(籼米)或≤12%(粳米)。
二级:≤12%(籼米)或≤14%(粳米)。
三级:≤15%(籼米)或≤18%(粳米)。
不完善粒(如虫蚀、霉变等):≤2%(各等级相同)。
水分含量:≤14.5%(籼米)或≤15%(粳米)。
2. 优质大米等级
定义:品质优于普通大米,分为优质一级、优质二级、优质三级。
核心指标(以籼米为例):
加工精度:比普通大米更精细(如优质一级背沟无皮,粒面留皮≤3%)。
碎米含量:优质一级≤8%,优质二级≤10%,优质三级≤12%。
外观:颗粒饱满、均匀,透明度高,腹白小(垩白度≤3%)。
口感:要求蒸煮后米饭柔软、有弹性,香味明显(如五常大米)。
二、糯米等级标准
分类: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。
等级划分:分为一级和二级(无特等或三级)。
核心指标:
加工精度:一级留皮≤5%,二级留皮≤8%。
碎米含量:一级≤15%,二级≤20%。
粘性:一级粘性更强,适合制作粽子、年糕等。
三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大米等级
部分知名产地的大米有更严格的等级标准(执行地方标准或地理标志标准):
产地
执行标准
等级要求
五常大米
GB/T 19266
一级最高,要求稻花香品种,腹白小,垩白度≤5%,香味浓郁。
盘锦大米
GB/T 18824
一级粒型长宽比适中,透明度高,垩白度≤3%。
方正大米
GB/T 20040
一级晶莹剔透,碎米≤8%,蛋白质含量≥7%。
原阳大米
GB/T 22438
一级米粒细长,直链淀粉含量适中,口感滑润。
四、消费者选购参考
看等级标识:
包装标注:优先选择“优质一级”或“一级”(非优质类)。
避免过低等级:三级米碎米多、加工粗糙,口感较差。
结合产地标准:
如购买五常大米,需执行GB/T 19266,否则可能是普通大米。
其他指标辅助判断:
腹白:越小越好(优质米≤3%)。
爆腰:无横裂纹为佳。
气味:新米有清香,陈米可能有霉味。
五、注意事项
标准版本差异:
GB/T 1354-2018简化了等级(三级),而早期版本(如GB1354-2009)为四级(特等、一等、二等、三等)。
地方标准可能对等级划分有补充要求(如五常大米的“特级”可能高于国标)。
标签陷阱:
部分商家可能标注“特级”但执行普通标准,需核对执行标准号(如GB/T 1354为国标,GB/T 19266为五常标准)。
总结
大米等级的核心是加工精度、碎米含量、外观和口感,消费者可通过包装上的执行标准号(如GB/T 1354、GB/T 19266)和质量等级(一级、优质一级)快速判断品质。购买时优先选择优质等级或地理标志产品,结合腹白、爆腰等感官指标综合判断。